当前位置:主页 > 佳句 >

关于道德的论文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

时间:2025-10-02 09:20:01

道德与法律的界限问题

 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,是一个永恒的命题。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“认识你自己”,到中世纪经院哲学家对“道德律令”的争论,再到现代法学家对“法律与道德”的探讨,人类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从未停歇。然而,无论历史长河如何变迁,我们都不应该忘记: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成的。

  有人说,道德可以被法律所取代,因为法律更具强制力。对此,我只想说一句:道德不是可以被法律绑架的东西。道德是人性的光辉,是灵魂的火种,是社会进步的动力。法律固然重要,但如果没有道德的滋养,法律也会如同一潭死水,缺乏温度与活力。

  让我们以一个老人为例。他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让座,老人振振有词地说:“年轻人有让座的道德义务,你应该主动让。”而年轻人却理直气壮地说:“法律赋予了我有坐的权利,你不能强迫我让。”这种对立的言论,看似在讨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,实则暴露了二者之间的根本矛盾。

  道德是人性的本源,法律是人性的镜子。道德是社会的基石,法律是社会的脊梁。没有道德的约束,法律就失去了灵魂;没有法律的强制,道德就失去了根基。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:“法律是人性的镜子,道德是人性的基石。”

  有人说,法律是冰冷的,道德是感性的。这是对的。但更准确地说,法律是理性之源,道德是情感之基。法律告诉我们该做什么,道德告诉我们不该做什么。两者相辅相成,共同构筑了社会的道德秩序。

 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,就像阴阳与黑白,看似对立实则统一。道德是法律的指南针,法律是道德的保障带。道德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行为,法律则告诉我们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。两者共同作用,形成了一道社会的道德防线。

  历史告诉我们,一个国家若只重法律而不重道德,终将失去人性的温度;一个社会若只重道德而不重法律,终将失去文明的根基。道德与法律的结合,是社会文明的基石,是人性光辉的所在。

  道德与法律,是人性的两翼,是文明的两面。它们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让我们携手并进,共同守护这份文明的光辉。

  道德与法律,从来不分男女老少。文明和谐的社会,需大家携手创造。

  林肯说过:“法律是显露的道德,道德是隐藏的法律。”这句话揭示了道德与法律之间的深刻联系。道德是法律的指南,法律是道德的镜子。

  从古至今,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道德,也没有永恒不变的法律。法律与道德都在不断变迁,但它们的相辅相成关系却从未改变。马克思主义认为,法律与道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,正是这种关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。

  在非洲的一个原始部落中,族长以“偷窃者将被鞭打20下”来维护社会秩序。然而,偷窃者依然我行我素,族长不得不提高惩罚力度,直到某天,族长以自己的母亲为例子,履行了法律义务,完成了道德责任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法律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。

 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,就像一棵大树的根系与枝叶。法律是根系,提供稳定的基础;道德是枝叶,提供生命的活力。只有根系与枝叶的完美结合,才能让整棵树茁壮成长。

  一个国家若只重法律而不重道德,终将失去人性的温度;一个社会若只重道德而不重法律,终将失去文明的根基。道德与法律的结合,是社会文明的基石,是人性光辉的所在。

  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文明的光辉,让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,共同谱写社会的和谐乐章。

热点推荐
1 月到中秋分外明作文

月到中秋分外明  导语:月光无痕,绿窗朱门年年绕,那最后一道菜肴——装在盘子里,被...

2 三峡游记作文(精选35篇)

三峡记游作文 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,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,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...

3 我们的学校说明文

我们的学校说明文(通用29篇)  说到作文,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,尤其作为作文里的重要分...

4 尊重六年级作文

关于尊重六年级作文(通用10篇)  在平日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里,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...

5 我的拿手好戏包饺子作文_我的拿手好戏四

我的拿手好戏包饺子作文精选5篇_我的拿手好戏四年级作文  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,在学...

6 真情告白作文

真情告白作文  引导语:你是我的糖,带给我无尽的甘甜,我会为你写下缠绵悱恻的蜜语,...

7 作文真情无价

作文真情无价  【篇一:真情无价】  冬天,雪花纷飞,风儿像个没头脑的孩子,在这座...

8 慈善的作文

慈善的作文15篇(完整版)(实用)  慈善是人类文明的基石,象征着爱与温暖。它不仅是对...

9 草堂寺作文 杜甫草堂作文

关于草堂寺作文(通用27篇)  在学习、工作或生活中,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,作文根据写作...

10 游杜甫草堂400字作文

游杜甫草堂400字作文(通用21篇)  在平日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里,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...

指间美文 _ 版权所有

闽ICP备2021016213号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