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-10-13 13:40:02
我曾写过一篇关于“这年那岁”的初中作文,如今读来,仍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特有的气息。
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,仿佛连一件新衣裳都成了一种奢侈。记得我爸出生的那年,家中兄弟姐妹众多,衣服总是“前三年,后三年,缝缝补补又三年”。即便如此,也总会有新衣裳诞生。那时,买布可不像今天这样方便,一家一年的布票都够不上大人的需求,更别提孩子们了。
到了七十年代末,土地改革让农民真正解放了生产力。市场开放了,商品流通了,布票渐渐成为历史。奶奶说,她至今还保留着几张老布票,作为珍贵的纪念。
九十年代初,社会经济日新月异,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。那时的服装,早已不再是有补丁就是“乞丐服”。即便衣服上有个小口子,也有人愿意穿,因为他们深知,影响的是个人的形象。
进入二十一世纪,时尚的浪潮席卷了一切。从“蓝猫”到“奥特曼”,从每季换一次到想啥穿啥,衣服的样式、颜色都变得眼花缭乱。我曾从“蓝猫”换到“奥特曼”,每当妈妈问我穿新衣服的感受,我总是说:“漂亮!帅!精神!”最后,总会加上一句“常换常新,东西还是新的好!”。
“唉,这些大半新的衣服要在过去,早有亲戚来要了,可如今……”奶奶的话里带着无尽的感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