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妙篇 >

碑林游记作文

时间:2025-10-15 12:00:01

碑林游记

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写作文可是件让人头疼的事,特别是面对那些要求高深的题目,更是让人望而却步。不过,今天老师布置了一篇关于碑林的作文,我却对此充满了兴趣。碑林,听起来很高大上,但仔细想想,它其实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。

  星期天,爸爸带我去碑林博物馆参观。一进门口,我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。两旁的喷泉“镇守”着大路两旁,水池里还有一些鱼。喷泉的水从上面喷出,下面镶嵌着龙还喷水,整个喷泉别具一格,真让人惊叹。

  进入大殿,我最先看到的是“碑林”两个大字,这是李隆基写的,据讲解员介绍,他写得“碑”字少了一撇,后来才知道,古代在书法界,讲究对称,少写一笔会更有美感。

  接着,我们进入了第一展厅,这里有很多的碑,碑上的字体有草书、行书、楷书、隶书,还有小篆。每种字体都各具特色,有的字体娟秀,有的行云流水,还有的豪放大气。里面珍藏了很多书法名人的作品,比如王羲之、颜真卿、柳公权等等。

  展室里的石碑不仅造型百出,碑上记录的事也是五花八门,有画里藏字的竹子碑,还有地图碑,图上“每六寸折地一里”标注得很清楚。当时没有测量仪器,地图还能画得如此精准,真是不可思议。

  走出博物馆,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里。这次参观,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历史中字体的伟大,它们为我们汉字的殿堂添砖加瓦。让我们汉字的殿堂变得多姿多彩。

  在碑林大门前,就有两座喷泉“镇守”在大道两旁。这个喷泉和一般的喷泉不一样,一般的喷泉是一口喷水,而这个喷泉却是上面喷水,下面镶嵌的龙还喷水。水池里还有一些鱼。

  进入碑林博物馆后,我们被引导着参观各个展厅。讲解员告诉我们,碑林里有10000多件石刻,被称为世界书库。这里还有许多墓碑,上面都是一些古代的大书法家刻的字。

  碑林里有很多墓碑,上面都是一些古代的大书法家刻的字。有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阳冰刻的篆书,有唐代隶书名家史惟则刻的隶书,有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刻的行书,有书圣王羲之的行书,有颜真卿的楷书。有一个石碑上刻有关帝诗竹,特别有意思,听讲解员说,这是古代文人做游戏时留下的作品,远看是两棵竹子,近看竹叶竟是一首五言绝句,我叹为观止。

  出来后,在书院门,我和妈妈给我买了颜真卿的字帖和毛笔,我也要练习书法,成为家里的大书法家。

  国庆七天,我们去了碑林,那一天天气阴沉沉的,下着毛毛细雨。我和妈妈一起去了碑林。

  碑林,是古代大书法家墓碑上的字迹保存所在地,这里有第一室,第二室,第三室……第六室。都有着书法家在石碑上所刻的字迹。最著名的是“昭林六骏”,其中有四骏都在碑林。

  我们先去了第一室,第一室是几个室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室。里面的石碑记载了儒家经典: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仪礼》、《周易》、《春秋》《论语》……共有十二经,全部陈列于第一室。其中有44块石碑因之前地震所在地底下断裂,但也被人修补好了,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全部的十二经。

  后来,我们又去了第二室,第二室主要都是一些名人的碑石,有皇甫晏碑,欧体,道因法师碑(663年),大智禅师碑,为大智禅师所立,御史台精舍碑,以前旁边有监狱……

  我最喜欢的是第三室,第三室里有五种字体:撰,隶,楷,草,行。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书法家“张旭”,他写的草书阴阳顿挫,刚强有力。张旭平生喜好饮酒,被后人称其为“张颠”。因为张旭喝完酒之后,madness。

  这就是碑林,一个历史悠久的碑林。

  这天,我、爸爸、妈妈和笑笑来到了碑林,刚进大门,就看见了泮池,泮池中间有一座桥,名叫秀才桥,接下来就到了棂星门,听妈妈说,古时候,状元走中门,有德人走东门,贵宾走西门的。

  进了博物馆,就看见了“碑林”两个字,这是清朝的林则徐写的,可是“碑”少一瞥,后来才知道,古代的“碑”字是不用斜瞥的。这时我看见了景云钟,钟上有字有画,可是大多数字我都看不懂,而画也比较单一,都是凤凰、龙、麒麟。接下来我看见了大夏石马,马腿之间有小小的文字,接下来我们去了第一室,里面的石碑上的字都是大小一律,后来就大的大、小的小了。第二三室有许多单独立着的石碑,每个石碑的字都字迹工整,典雅美丽,都是由赑屃驮这的。在第四室,我们正好赶上拓印,他白芨水粘住一张薄薄的宣纸,再用板刷刷平宣纸,让宣纸与碑面密合,再用母包醮上墨汁,用子包往母包上醮,然后用子包往宣纸上上墨,等拓本八分干时揭下宣纸,晾干后就大功告成啦!每一张拓碑都很漂亮,可我的肚子突然疼了起来,不得不早早结束了碑林之旅。

  碑林,真是书法家的天堂!

  国庆假期我去了旅游胜地——碑林。它坐落在古城墙边,外面古色古香里面绿树成荫,空气清新,令人心旷神怡。通过了解,我知道了西安碑林建于1087年,距今已有九百年的历史,共有石碑、墓志四千余方,因石碑林立,故称碑林,里面一共有七个石碑展厅。

  我们走入第一室,里面存放着十二部儒家经典,即《易经》《尚书》……共六十五万零二百五十二字,史称《开成石经》;第二室以唐代石碑为主,有许多唐代名著,为考古学家提供了许多重要线索,此外,在石碑侧面可以看到装饰精美结构瑰丽的纹饰。第三室陈咧列着各种珍贵碑石,都是各种古代文字组成的,通过这些碑石可以看到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概况。第四室陈列有苏轼、祝允明等宋代的诗文书迹石刻外,还有宋朝到清朝的刻画:《孔子像》《达摩像》等都有很高的价值。每一个展室都收藏着各个朝代保存完好的各种石刻。游览完第七室,我们到石雕艺术展厅欣赏,里面有墓门、棺椁、棺材、昭陵六骏等各种石雕精品。当走到昭陵六骏时,我看到有四个石雕都是碎的,就询问舅爷才知道他们的故事,原来是曾被外国人偷走了,为了方便运输,才砸碎的。我被这些拥悠久历史和传奇故事的石雕震撼到了。

  通过这次小小的旅游,我被中国灿烂的文化吸引,不仅了解到了中国的诗书文化也从中了解了古代人们的生活。

  10月5日,我和爸爸来到了西安市碑林博物馆,碑林博物馆座落在西安市文昌门内学街,原为陕西省博物馆。博物馆里内容丰富,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,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;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,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,因而驰名中外。

  碑林博物馆分为孔庙、书法、石刻三部分。主体是陈列室,中有圣儒、哲人的浩瀚石经;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;魏晋南北朝的墓志;大唐名家虞、欧、褚、颜、柳、旭、素的绝代佳作及宋元名士苏、黄、米、赵的洒脱墨迹;另外还有明、清两代书画大师的笔情墨趣。我们要感谢先辈们给我们保留下来这些文化遗产,那灿烂的文明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,有了历史的见证。

  石头虽不会说话,成碑之后便有了灵气,这里的作品或内容华美,或外表俊秀,或形神兼备。仔细欣赏着每块碑刻,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。用手去抚摸身负重碑的赑屭,去感受每块石碑之后的故事,还有作者的心。

  在博物馆里,有些碑已经禁止再拓,有些却仍在继续,拓碑的师傅们还在不断地工作,他们日夜兼程,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多的纪念品,或者为了更多的收益。碑上的图案渐渐消瘦,石板已经渐成墨色,不知道这样还要持续多久,后来的人们还能不能见到那字中有画,画中藏字的关公诗竹、魁星点斗,还有一笔虎,一笔寿。

  告别碑林,天开始起雾,这秋日里的雾,弥漫在古老街巷里,随便你走在哪里,都只能透过它去呼吸出那古老的文化韵味。

  今天,我们小记者班又举行活动了,这次我们要去翰园碑林。一大早,我和几位同学兴冲冲地来到了公园北门,排到了第一排的位置。

  进了大门后,我们第一个要去的是“碑林”,只见墙上有上千万个石板,每一个石板都用刻刀精美地雕刻着一些字,有草书的,有行书的,有楷书的等等。碑林的长廊迂回曲折,走到了这里,就像走进了迷宫一样,出来时很麻烦。

  出了碑林,我们下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游乐场,一到了游乐场,几个同学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进去,他们有的在荡秋千,有的在走木桩,还有的在走钢丝。我见了,非常高兴,也去凑热闹。同学们都玩得开开心心,兴味盎然。

  我们玩得最开心的地方要数假山那儿了,那假山大约有三十多米高,山上有一条大瀑布,非常壮观。站在山脚下往上望,只见瀑布就像一条挂在山上的银练,高高地挂着,这时,我想起了一句诗: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

  上了山后,向下看,可真是令人头晕目眩。山下的人就像是一只只蚂蚁,汽车简直像火柴盒一样大小。

  建碑林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,它是李公涛爷爷带领全家,艰苦劳动二十年建成的,李公涛爷爷被称为当代文化愚公,更令人佩服的是他把碑林无偿地献给了国家,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。

  这次参观,让我深刻体会到,书法艺术是中华文明的奇葩,字写的好,不仅是看起来美,更是为了准确地传递信息。

首页|电脑版